
作者:刘友华
出版社:法律出版社
出版时间:2022年11月
内容简介:
该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:一是清晰展现知识谱系,全面梳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及相关专利布局状况;二是及时回应人工智能技术对专利审查的挑战,基于深度的理论探究,深入剖析了主体、客体、审查标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;三是科学把握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的权属分配规则和侵权认定标准,为解决产业利润分配提供范式。
作者提出,在人工智能时代,仍须恪守“人类中心主义”的基本立场,完善人工智能发明的披露义务以解决发明人资格认定问题;认可人工智能发明与人工智能算法的可专利性,重新拟制“普通技术人员标准”,调适现行专利“三性”审查标准;弱人工智能辅助人类完成发明应判断不同主体的贡献大小,强人工智能时代应立足人工智能使用人的激励模式;构建多元责任规则,为技术创新、专利布局和产业发展提供可操作的指引。
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正逐步改变创新方式,人工智能的深度参与甚至颠覆以人类为中心的创新活动。《专利法》作为保护与激励创新的法律制度,面对人工智能技术深度介入人类创新过程,“人与人工智能”的关系,颠覆还是恪守“人类中心主义”,须在全球竞争视域下,系统反思技术保护的全球标准对于特定群体、族群的利益影响,以作出精准分析和及时回应。这是该书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。

作者简介:
刘友华教授长期从事知识产权理论及相关实务研究,现任湘潭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,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,全国专利信息师资人才,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,兼任湘潭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,湖南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、秘书长,湖南省专利分析与评估中心副主任,湖南省知识产权保护专家,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,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基地研究员,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兼职研究员,曾挂职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和教育部教育督导局。出版专著4部、主编教材十余部,在《Queen Mary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》(SSCI)、《法学》和《新闻传播研究》等刊物发表论文八十余篇,其在CSSCI源刊论文四十余篇,被《新华文摘》《人大复印资料》等转载多篇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,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、重点项目3项,其他项目十余项;获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优秀成果三等奖,湖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、三等奖,湖湘智库研究“十大金策”,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,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奖等奖励。